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分类

新闻中心

长沙集星公司BOB半岛:以智能装备与多式联运破局内河物流升级之路
编辑:admin 时间:2025-07-08

  半岛BOB湘江之畔,钢铁巨臂轻盈舞动,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在一线工人的精准操控下高效流转。在《现代物流报》创刊40周年之际,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星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克军就其20年来伴随中国物流业变革的成长历程、智能化转型实践及多式联运创新模式接受了本报记者线上专访。

  这家扎根湘江之畔的港口企业,以“装备升级+数字赋能+网络协同”的三轮驱动,书写了港口从传统装卸向现代供应链服务转型的升级之路。并运筹国家重点“十五五”规划建设“湘桂运河”的宏伟蓝图,提升港口服务功能。

  记者:在港口装备升级方面,集星公司近年来有哪些突破性举措?这些举措如何重塑内河港口的作业效率?

  全克军:自2014年引入湖南首台5列宽超长臂“双梁门吊”以来,我们始终将装备智能化作为效率提升的核心抓手。2022年投用的海关H986机检中心则是另一项关键突破。这套被称为海关“电子眼”的X射线查验系统,将查验时间提高到只需要5分钟,节省50%以上人力成本,不仅实现了对走私行为的精准打击,更使口岸集装箱查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最新落地投产的大型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更是内河装备的标杆之作。其设计可覆盖6个标准箱宽的船舶,单机即可完成过去需多设备协同的复杂作业,现场作业效率提升显著,正如门机司机所言BOB半岛,“为船舶装卸作业按下了‘加速键’”BOB半岛。

  记者:作为长株潭地区唯一水运口岸,集星公司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复合型物流枢纽?

  全克军: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三纵三横”交通网络与多式联运资质的叠加效应。码头距长沙北铁路货运枢纽仅3公里,公路货运站传化物流园7公里,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水上经湘江12小时可达下游岳阳城陵矶新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直连上海、重庆等枢纽港,形成“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集星码头每周超50航次往返岳阳港,无缝衔接上海港国际航线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物流网络。目前,湖南省超过60%的出口集装箱从这里发运,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5.08万标箱,较2004年开港初期增长347.86%;2024年本地箱量、营收、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尽管受国际“关税战”的影响,我们通过积极拓展市场,大力开展全程物流,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营收、利润均超过去年同期。

  全克军:除了设备更新迭代,我们以智慧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完善水运口岸功能:建设了2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中控调度室实时监控全港设备运行,通过数据中台赋能智能决策。新建海关智慧闸口,实现卡口自动放行;落地“区港联动”项目BOB半岛,实现进口货物“船上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大幅降低腹地企业物流运营成本。同时,生产系统升级为TOPS5.0系统BOB半岛,优化作业管理、科学堆存等功能,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推进集装箱“网上营业厅”智能化建设,实现24小时线上业务一站式办理,全面提升码头智能化水平与对外服务功能效率。

  此外,我们构建“装卸-仓储-通关”全链路服务体系,专业化堆场与仓储设施覆盖普货、危货(1类1.3/1.4G、1.4S,8类,9类)、熏蒸、冷藏、网络配送等多元需求,并设修洗箱区保障集装箱维护。真正实现从传统装卸向供应链服务的智能化转型。

  全克军:我们将紧扣“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核心使命,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多式联运生态闭环,深度融入城陵矶港口集团“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体系,强化港航货、公铁水全程物流供应链中心建设。二是服务能力升级,加强水运集装箱相关方的协同发展,提升货代、箱管BOB半岛、航线、多式联运“四项”核心能力,助力湖南水运占比提升。三是技术创新驱动,持续加大智能装备与数字技术投入,深化人工智能在生产调度、设备维保、安全环保、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智能化”决策水平;同时打造更开放的港口数据平台,与供应链各方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联动,构建更具韧性的港口物流体系。港口现代物流要瞄准长远,关注国家“十五五”规划之中“湘桂运河”未来的宏伟建设,提升港口服务功能。

  “通江达海,物流全球”不仅是愿景,更是集星公司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责任担当。从湘江之畔的“钢铁巨臂”到连接全球的物流网络,这家内河港口企业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中国现代物流变革的鲜活注脚。


分享到: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分享到:

400-123-4567
Copyright © 2012-2023 BOB半岛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30045号-1